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與培養的關鍵期,特別是一二年級,一張白紙好作畫,他們年齡小,具有很強的可塑性,自我認識還未形成,容易聽取大人的建議,因而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最容易見效。進入青春期后,獨立意識越來越強,且很多習慣和價值觀逐漸形成,很難通過訓練改變。 正如某校“好習慣手冊”中十條好習慣,就特別適合一二年級學生習慣養成訓練。其中大多是生活與衛生習慣,對于開啟寶貝們獨立能力的大門起到重要作用;還有大量“敬語”的使用習慣,讓習慣養成不單單是一種行為的約定俗成,更能在長輩與孩子敬語的交流中形成一種能量的流動,這種能量不僅是對他人的尊敬,在頻繁的使用中更容易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尊重,久而久之從他愛到自愛的轉變,也是對自尊自愛的一種潛移默化。 好習慣養成后也不單單表現為個人品行的美好,在家庭、班級、學校等集體中更是一種文化的體現:好習慣經得住時間和空間的考驗,好習慣是一種能量的流動,好習慣貴在傳承,集體在好習慣的氛圍中更能發揮它的力量。這也是為什么家長們總是感慨孩子在學校比在家里“聽話、好管”的原因之一。所以,要營造孩子在家的好習慣氛圍,全家總動員養成好習慣是很有效的,家長首先以身作則,可以從簡單的習慣做起,如某校“好習慣手冊”中的十條習慣。 在當下國學之風回歸的時代,巧用經典與孩子互動學習也是不錯的途徑,比如一二年級的《弟子規》:置冠服有定位,長者先幼者后等等,熟讀背誦之后,在生活的點滴中遇到機會時可以不露痕跡地應用與影響。 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的身心都會發生很大改變,所以根據年齡分階段養成不同的好習慣也是不錯的選擇,如三四年級生活逐漸獨立的習慣,高年級人際交往、社會參與等習慣。在眾多影響習慣養成的條件中,“堅持”是最可貴的,也是最重要的,習慣的養成至少要連續經歷21天,如果是習慣的轉變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,而且是不間斷的,在長期反復的訓練和強化中才能建立神經元的鏈接,使行為成為自動化的。對于小學生來說,師長與社會的監督與促進是極其重要的,所以,希望孩子養成好習慣,家長做好“堅持”的準備是起決定作用的。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,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,只要熟練得成了習慣,一輩子也用不盡。 >>>更多美文:感悟
- Oct 20 Sun 2024 08:57
暗戀這樣改變我們的年少時光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